close
2009-09-14 中國時報 【白德華/專訪】
    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曾兩度到訪台北故宮,令他感受深刻。他說,「台北故宮在社教功能、管理及認真度都令人印象深刻,值得學習。」十月六日將來台主持「雍正展」開幕的鄭欣淼說,雍正展所有準備工作已就緒,「這是兩岸故宮文物首次聚首,相信未來兩岸故宮合作還將深化。」
 
     「當故宮遇見故宮,歷史性的一刻」,鄭欣淼憶起○二年底首次來台時,時報的一句標題。學文史加上原籍陝西,讓這位「中國文物第一人」對國寶有種骨子裡的狂熱。笑聲爽朗的他談起故宮,有種深深情懷,「廿四年的共同史,讓兩岸故宮更像一家人。」
 
     的確。乾隆書房「三希堂法帖」的三件墨寶,《中秋帖》和《伯遠帖》如今陳列北京,《快雪時晴帖》卻在台北;唐代懷素的《自敘帖》在台北,但當時為減重,裝《自敘帖》的精美木盒卻留北京。何時讓文物再聚首,也是兩岸故宮探討的合作主題。
 
     社教管理 台北值得學習
     對於兩次造訪,鄭欣淼總結四點感受。一,台北故宮在台灣民眾心中地位很高,對提升民眾素養起了導向作用;二,「台北故宮搞得很好,是真正做為博物館來辦!」三,和世界各地博物館聯繫廣泛,對中華文化傳播影響很大;四,「兩岸故宮有廿四年共同史(一九二五年─一九四九年),台北故宮還保留傳統,對國寶珍惜及管理制度令人印象深刻。」
 
     北京陳列 三種明確主題
     不少人參觀北京故宮,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。「主要是兩岸故宮的特色不同」,鄭欣淼說,「如果你到上海博物院、首都博物館,感受就和台北故宮一樣,以展示文物為主。」
 
     按鄭欣淼說法,北京故宮陳列展覽分三大部,一以宮殿為主,二是皇家生活展館,三是專題文物館。第一種屬原狀或原狀式展覽,主要是三大殿和西六宮等宮廷陳設,第二種是具皇家特色的展覽,如皇帝大婚、萬壽慶典、武備、戲曲文物等專題展覽。
 
     鄭欣淼說了個小故事。北京故宮有二百多幅皇帝行樂圖,記錄各朝皇帝生活場景。「有次台北故宮周(功鑫)院長來訪時,無意間到了延禧宮,看到展出雍正行樂圖,她很吃驚,雍正行樂圖就有一百一十幅,她當時就決定選了其中幾幅參展。」
 
     第三種是專題文物展。其實,北京故宮博大精深,窮一生之力難窺堂奧。鄭欣淼說,甯壽宮的珍寶館放著乾隆時期的「大禹治水」玉雕,重五噸玉石從新疆搬運北京,再運揚州雕刻,待運回北京,幾近十年。
 
     此外,奉先殿是鐘表館,文華殿是陶瓷館,武英殿是書畫館,還有承乾宮的青銅器館、鐘粹宮的玉器館、景陽宮的琺瑯器館,以及有著完善、先進的現代化設施、專門舉辦重大展覽的午門城樓。
 
     雍正大展 一甲子頭一遭
     雖說宮寢文物令人眼花撩亂,但聽取周功鑫建議後,鄭欣淼仍決定在北京故宮內籌畫新館。位在故宮內西華門北側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遷移後,這塊面積不小的地方就是其中一個選擇,集中展示功能的新館或將在此出現。
 
     兩岸故宮一甲子重聚首,三月簽署的八項合作案陸續展開。下月六日將來台主持「雍正展」開幕的鄭欣淼說,兩岸故宮首次聯展意義重大,期待以後雙方能有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蔡 的頭像
    小蔡

    歡迎光臨小蔡在痞客邦的小天地

    小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